新疆旅行之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印象
乌鲁木齐大巴扎是2003年落成的。
几年前,乌鲁木齐是由于防恐的原因这里人很稀少,进入大巴扎都要进行安全检查,并还有很多防爆警察站岗执勤。
可今天的新疆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人声鼎沸、游人如织。
一踏入街区就被熙熙攘攘的人群、琳琅满目的小商品、各种特色的美食和其特有的民族风情所吸引,不论是当地的建筑、商品、服饰、食品、语言等。
馕作为当地的美食之一,感觉其有特别重要的地位。
在内地只是觉得馕就是一种好吃的烤饼而已,没想到在新疆的馕有好几十种口味,都与当地的土特产息息相关,如葡萄干味、核桃味、哈密瓜味等,可以做的很大如陕西的锅盔,也可以做的很袖珍,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将馕转化为可以随身携带文旅产品,使人爱不释手。
各种手工毯、帽子和服饰目不暇接;各种玉石艺术品,特别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和田玉各种饰件和工艺品应有尽有,没有一点夸张。各种肤色的人们川流不息,叫卖声不绝于耳,不时会看到即兴表演的新疆舞,使人不由自主跃跃欲试。
映入眼帘的是那色彩斑斓、独具特色的建筑。高大的拱门、精美的雕花、错落有致的屋檐,无不展现着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精湛。
漫步在大巴扎,这里有国际国内的许多商品如金银饰品、珠宝翡翠、民族服装、日常用品、新疆特产等等,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,让人目不暇接,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到丰富的特色商品和美食,还能了解新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多元文化,充分感受丝绸之路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。
作者简介
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