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肃旅游之黄河风情线:一场自然与人文的邂逅
“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”黄河,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奔腾不息,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。
而兰州的黄河风情线,就像是镶嵌在黄河这条巨龙身上的一颗璀璨明珠,将黄河的雄浑壮阔与城市的灵动秀丽完美融合,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初次踏上黄河风情线,便被那扑面而来的磅礴气势所震撼。黄河水滔滔不绝,裹挟着泥沙,以一往无前的姿态滚滚东去。
那奔腾的水流,仿佛是历史的车轮,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。站在岸边,能感受到河水涌动带来的力量,这力量深沉而厚重,让人不禁对大自然心生敬畏。
沿着风情线漫步,绿树成荫,繁花似锦。垂柳依依,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,像是在与河水低语。
草地上,不知名的小花肆意绽放,红的、黄的、紫的,五彩斑斓,为这雄伟的黄河增添了几分柔和与妩媚。微风拂过,带着丝丝水汽,轻轻撩动着发丝,让人倍感惬意。
一路前行,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闻名遐迩的中山铁桥。这座百年铁桥横跨黄河两岸,像一位坚毅的卫士,见证着兰州的历史变迁。
它始建于清朝末年,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建造,历经风雨洗礼,依然坚固如初。
如今,铁桥上人来人往,既有行色匆匆的路人,也有慕名而来的游客,他们或是拍照留念,或是凭栏远眺,欣赏着黄河的壮丽景色。
站在桥上,俯瞰黄河,只见河水在桥下汹涌澎湃,溅起层层浪花,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。远处,山峦起伏,与黄河相互映衬,构成了一幅壮美雄浑的画卷。
离开中山铁桥,继续沿着风情线前行,便能看到那尊著名的“黄河母亲”雕塑。雕塑由“母亲”和“男婴”组成,母亲神态慈祥,侧卧在波涛之上,微微含笑,看护着怀抱中游泳的男婴。她的秀发随风飘拂,身姿优美,线条流畅,象征着黄河母亲对华夏子孙的无私哺育和深情呵护。
男婴则天真可爱,憨态可掬,寓意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。这座雕塑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,更是黄河文化的象征,它承载着人们对黄河母亲的敬仰和热爱之情。游客们纷纷在雕塑前驻足拍照,想要将这美好的瞬间永远定格。
最让人难忘的是水车园。水车园里,古老的水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,巨大的车轮在水流的推动下缓缓转动,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,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。这些水车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,曾经在黄河两岸发挥着重要的灌溉作用,滋养了一方土地。
如今,虽然它们已经不再承担实际的灌溉任务,但却成为了黄河风情线上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,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。走进水车园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农耕时代,让人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勤劳。
黄河风情线,是一场自然与人文的邂逅,它让我领略到了黄河的雄浑壮美,感受到了兰州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这里的每一处风景,每一个故事,都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,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珍贵的宝藏。
作者简介
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。